高考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鉴赏题答卷方法
找出语段特点 明确鉴赏角度 某一语段之所以需要考生来鉴赏。是由于它在某一点或某些方面比较有特点。这类特点主要体目前以下方面:词汇运用、句式选择、手法用、写景角度、语言风格。 词汇运用是指这一语段有无运用比较巧妙的词汇(主如果动词和形容词),妙在什么地方:句式选择是指这一语段在句式(整散句、长短句)使用方面有无特点,其成效怎么样:手法用是指这一语段是不是用某一种或几种修辞(表现)手法,其用途是什么:写景角度是仅就写景的文字而言,它是从什么角度(空间远近、高低,人体感觉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嗅觉,色彩变化等)来写景的,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:语言风格是就语段整体而言的,主要有平易质朴、委婉含蓄、清爽高雅、形象生动、雄浑壮阔、音韵和谐、沉郁顿挫、多用口语等种类。 明确了有关鉴赏角度之后,就要在做题时针对性地阅读。同学们在见到某一语段之后,第一应该认真考虑它到底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特点比较突出,从而确定自己到底应从什么角度去鉴赏。
2010年山东卷19题的问题是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?请举例剖析。划线部分文字如下: 土混混出身,他知道如何应对没钱人,什么时间该紧一把儿,哪儿该松一步儿,他有擅长调动的天才。车夫们没敢跟他耍骨头(注:调皮捣乱)的。他一瞪眼,和他哈哈一笑,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,仿佛一脚登在天堂,一脚登在地狱,只好听他摆弄。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 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,剖析之后,大家就会发现特点主要体目前句式、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:从句式角度看,这一语段多用短句:从手法用的角度看,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: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,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。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,大家应紧扣句式、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卷。 又如下面一段文字: 它(芦花)无限的轻柔,也无限的洒脱。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,但每个姿态都自在、随便、绝不矫情,也不搔首弄姿。特别在阳光的照耀下,它那样夺目和圣洁! 冯骥才《水墨文字》 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。特点主要体目前写景角度、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。轻柔是触觉感受,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:矫情搔首弄姿等用了比拟(拟人)的手法:从语言的风格来看,这段文字是生动形象的描绘。作者如此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欢。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、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。 再譬如下面一段文字: 他却不要(看大夫用瓦片排队),挤到前面,先是掏出烟,顺手抽出一根,塞到大夫嘴上,随手打失火机递过去,不由你不抽。 申弓《小山村》 这个选自申弓的小小说《小山村》里句子,是写一个城里人首次到小山村大夫家看病时的表现。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挤掏抽塞递,与村民看病时用瓦片排队时的自觉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逼人的气势,描写了他自觉得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。只有抓好词汇的运用,才能准确赏析这段文字。 明确写景角度需要同学们针对一段文字多角度考虑,虽未必面面俱到,但绝不可以遗漏某一鉴赏角度,从而导致非必须的失分。 储备答卷模式 适合组织语言 语言鉴赏类题目的一般答卷模式为:特点(各鉴赏角度)剖析+成效+语段内容概括+情感。也可以理解成:有哪些特点+成效如何+写了什么+表达了什么。 适合组织答卷语言其实体现的是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。就此类题目而言:一是要审清题目,搞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,是如何问的:二是答卷语言必须要精练,不要重复哕唆;三是答卷环节完整,语句顺序适合。 譬如,2010年江苏卷11题的问题是:文中画线部分(即下面语段)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,请剖析其表现特点。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,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,深远似涓涓细流,隐隐喧声腾上来,一派森气。俯望怒江,蓦地心中一颤,再不敢向下看。 阿城《溜索》 这段文字是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的,其主要特点体目前写景角度上。视觉、听觉很容易看出,俯望怒江,蓦地心中一颤,再不敢向下看是作者的内心感受。此题答案可总结为:以壁顶为察看点。变换视角,从视觉、听觉、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(特点剖析),使人如临其境(成效)。而内容和情感方面有哪些用途则是一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,因题干中已点明,则应省略,以体现答卷语言的精练。 又如。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征?请简要赏析。 戴车匠踩动踏板,执刀就料(在车床上刨木),旋刀轻轻地吟叫着,吐出细细的木花。木花如书带草,如韭菜叶,如番瓜瓤,有白的、浅黄的、粉红的、淡紫的,落在地面上,落在戴车匠的脚上,非常好看。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,一个一个,小白痴似的,聚精会神,一看看半天。 汪曾祺《戴车匠》 这段文字表达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目前词汇运用和手法用上。本题答案可总结为:这段文字描写戴车匠做活时的情景(内容概括),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,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:②适合的比喻、拟人、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,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:③侧面描写(衬托),用孩子子聚精会神,小白痴一样的描写。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(特点剖析)。作者如此写,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(情感)。
有关链接:
高中三年级备考指导 | 高中资源库 | 高分经验推荐 |高中三年级父母必读| 高考考试各科要点
高考考试语文复习办法 | 高考考试数学复习办法 | 高考考试英语复习办法| 高考考试物理复习办法
化学复习办法 | 生物复习办法 | 地理复习办法 | 历史复习办法 | 政治复习办法